<ol id="j5501"></ol>
      <strong id="j5501"></strong>

      1. 云南公務員考試網
        0871-65352188
        您現在位置:首頁> 備考資料  >  國考公務員  >  行測備考  >  言語理解與表達  >  正文

        言語理解與表達是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科目中的一種考試題型,主要測查報考者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思考和交流、迅速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內涵的能力。接下來考試網帶領各位考生一起來學習言語理解與表達。

        9.png

        【例1】有人說:“三百個齊白石,比不上一個魯迅?!贝搜栽饛娏覡幾h,很多人對于這兩位先賢的可比性提出質疑:文學和繪畫怎么比呢?但是從社會功能講來,如果沒有魯迅,我們這個民族的精神會大不相同。美術終究不能像文字那樣直接用語言文字表達作者的思想意愿,并在讀者心中刻下不可磨滅的深痕。例如魯迅小說《吶喊》、《彷徨》的插圖,雖然有助于讀者對小說中的人物、內涵產生具象感,促進對思想內容的理解,但不能替代小說本身。齊白石的畫,以獨特的藝術筆觸描繪了自然與人間的鮮活意象。也有對社會不平的尖銳諷刺,但終歸不能像魯迅的小說、雜文那樣對社會施以巨大的沖擊力。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文學和美術有不同的藝術價值

        B.美術是一種含蓄、間接的藝術表達形式

        C.文學對社會的影響力較美術更勝一籌

        D.魯迅在民族性格的形成中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

        解析:C。文段首先用“有人說”引出文學與繪畫的比較,緊接著用轉折指出從社會功能來看,美術不如文學那樣能給讀者心中留下深痕。后文舉了兩個例子,一個用魯迅小說的插畫說明繪畫無法代替小說本身;一個用齊白石的畫說明美術不會像小說那樣對社會施加沖擊力。所以整個文段開篇點明繪畫是社會影響力不及小說,后文通過舉例證明前文觀點,那么文段重點內容就是開篇的觀點。A項不同的藝術價值文中沒有提到,排除;B項來源于文中第三句,表述正確,但未涉及文學與繪畫的比較,非重點,排除;C項“文學對社會的影響力較美術更勝一籌”與開篇觀點表意相符,保留;D項魯迅僅是文中例子,非重點排除。故本文答案選C。

        總分文段的行文結構除了上面提到的“提出觀點——舉例論證”,還包括“提出觀點——原因分析”以及“提出觀點——具體說明”。但不論哪種行文,重點均是提出觀點。





        黄片ⅹxx.777,亚洲精品自慰网站,亚洲无码精品羞羞视频,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户外视频
        <ol id="j5501"></ol>
            <strong id="j5501"></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