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能力傾向測驗是針對事業單位管理崗位、人文社科類專業技術崗位、自然科學類專業技術崗等崗位共同設置的一門考試科目。下面考試網為大家整理了“判斷推理:樸素邏輯之假設法”
在真假話題目當中,如果沒有對于題干給出的信息不能確定真假,而且無法使用矛盾法,那么就可以使用假設法,根據題干給出的條件進行假設,可以從確定性信息科關聯性信息入手。讓我們結合具體題目來看:
【例題】甲乙丙丁四人外出旅游,旅游地點為桂林、三亞、杭州、張家界。一個人只去一個地方,且每個地方都有人去。在問到他們各自去哪旅游時,甲說:"乙沒有去桂林。"乙說:"丁沒有去杭州。"丙說:"我去了張家界。"如果甲乙丙三人中有一個人去了張家界,而且只有這個人的陳述與事實相符,那么去桂林旅游的人是:
A、甲或乙 B乙或丙 C丙或丁 D丁或甲
【解析】B。已知條件中提到"甲乙丙三個人有一個去張家界,只有這個人說實話",丙說"我去了張家界"。但并不知道丙說的是真話還是假話,可以用假設法。假設丙說的是實話,則甲、乙說的是謊話,即乙去桂林,丁去杭州,甲去三亞,在這種情況下,去桂林的是乙;假設丙說是謊話,則丙沒有去張家界,則甲 和乙中有一個說實話,再假設甲說實話,甲去張家界,則乙沒有去桂林,丁去杭州,丙去桂林;假設乙說實話、甲說假話,則乙去張家界,但是從甲說假話可知乙去 桂林,矛盾,所以在丙說謊話的情況下,丙去桂林。綜合兩種假設,去桂林的是乙或者丙,故答案為B。
所以,再做樸素邏輯的題目時,如果對于題目所給的信息無法確定真假,可以嘗試用假設法來解題目,通過確定性信息進行假設,能夠篩選出來正確答案。當然,一定要多練習相關題目,理清做題思路,熟練并熟悉解題思路才能運用自如,從而縮短做題時間,選出正確答案。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