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網提醒:言語理解與表達是公務員筆試中行測的一類題型。著重考查考生對語言文字的綜合分析能力。所給的文字材料不會很長,主要是對句子一般意思和特定意義的理解,下面一起和考試網來看看如何備考。
這類病句,經常是主語、謂語為比較復雜的短語,一般情況下,為多個主語共用一個謂語,或者是一個主語共用多個謂語,再者是多個主語用多個謂語。
例子:1.這位工程師的出色工作和獨特設計,以被有關單位采用并受到國外關注。
“出色工作和獨特設計”作為主語,出色工作不能說被采用,與謂語不搭。
2.春風一陣陣吹來,樹枝搖曳著,樹影晃動起來,發出沙沙的聲響。
“樹影”可以晃動,但是不能發出聲響。
例子:秋天的北京是個美麗的季節
北京作為主語,不能說是季節。
這類病句,一般是動詞不能支配賓語對象,或者動詞不止一個,或者賓語不止一個造成顧此失彼。
例子:1.大會上,代表們認真地注視和傾聽著總理的報告。
注視和傾聽作為謂語,可以傾聽報告,但是不能注視報告。
2.他穿著一件灰色上衣,一頂藍色帽子。
“穿著”作為謂語,可以說穿著上衣,但是不能說穿著帽子。
這類病句中,常見的句式是“能否(是否、有無),是”,即前面用肯定加否定的形式,后面只用肯定或者只用否定的形式。
例子:1.有無正確的態度,是我們取得進步的重要條件。
由該句子,無法確定有正確態度是進步的條件,還是沒有正確態度是進步的條件。
2.我們能不能培養出“四有”新人,是關系到我們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也是教育戰線的根本任務。
由該句子,無法判斷“能培養四有新人,是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還是“不能培養四有新人,是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
復句中,一般關聯詞把各個分句關聯起來,準確表達意思。不同關聯詞表達的意思有所區別,如果隨意組合,會造成病句。
例子:1.弟弟年紀很小,因此懂得許多深刻道理。
弟弟年紀小與懂得道理之間并非因果關系,不應用因果管理詞。
2.如果中學生缺乏創新精神,也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
“如果”與“也”搭配不當,應與“就”搭配。
例子:我們有一雙聰明能干的手。
我們有手,這個句子主干沒有問題,但是修飾成分聰明不能修飾手。定語與中心與搭配不當。
對于搭配不當的語病,我們可以提取主干成分,分析主干成分搭配的問題,主干沒有搭配不當問題,可以分析修飾成分搭配問題。
例題:下列語句表達上沒有錯誤的是:
A.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吃龍蝦,會導致病情加重。
B.隨著對秦兵馬俑在沉寂24面后的再次發掘,引起國內外媒體的關注。
C.這幅畫,希望傳遞給讀者的,還是這樣的觀念:本地的好食材,是一頓美食的根基。
D.這所九年制寄宿學校的150多名學生是地震中傷亡最少、復課最早的學校。
解析:C。A選項,前一個分句“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為主語,謂語為“吃”,賓語為“龍蝦”,“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與“吃”不搭。B選項,提取主干后,主語殘缺。D選項,提取主干后,學生是學校,主賓搭配不當。
微信